一 位70多歲榮民老伯伯,本身有中度失智,3年來一直依賴一位外籍看護,幫他打理起居,由於外傭滿3年工作證到期,必須離境。老伯伯換了新看護後,開始不說話、不笑、悶悶不樂,失智症狀惡化為重度甚至放火燒床單、鎖門。最後被五花大綁送入安養中心。
    台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冠宏說,根據臨床觀察,台灣失智的失能長者九成都有請外籍看護,但是家人負擔照護的角色往往因此消失,反而會讓失智症更加惡化。林冠宏說,根據臨床觀察,許多到院接受治療的失智症長輩,都已經是中、重度患者,這些失能患者,有9成以上都有請外籍看護幫忙照護。但是過度依賴看護,反而可能讓病情更快速惡化。例如本來會煮飯的老人家,因為看護幫忙煮,反而剝奪了他使用現有能力的機會。      外籍看護,畢竟是外國人,老人家得適應不同語言、生活型態,也很容易有溝通不良的問題,常常換看護,每換一個就得重新再適應。許多長輩乾脆就不活動、停止互動,病況反而更嚴重。建議家屬應該投入更多心力,陪伴失智長者,看護則可以協助出外行動的安全、和生活照護的分攤,而不是有了看護,家人就在照護上缺席了。
    林冠宏說,失智症「初期」還保有部份能力、「中期」像是妄想、錯認、遊走、重複提問等精神、失能症狀會更為明顯。「後期」除了精神症狀,進食、排泄、沐浴都必須依賴他人照顧。他強調,在照護上家人的角色責無旁貸,在初期應該先評估患者能力,多陪伴患者做他還能做的事;中期對於患者不合理的行為多給予包容;後期則應注意患的生理需求及預防感染等疾病發生。
    林冠宏建議家裡有失智長者,在照護上應保持患者的規律作息,固定吃飯、睡覺、運動,用可以用音樂來提醒長輩每個時間點該做什麼事,按表操課,有助於轉移老人家注意力,減緩症狀。白天可以進行動態運動多曬太陽、下午可以安排唱歌、聽音樂、畫畫等靜態活動,都有助於減緩病情。如果實在無法控制,才考慮使用藥物治療。林冠宏今天舉行《失智就是這麼一回事》新書發表,書中以照護者角度告訴家屬該如何調適、面對和尋求幫助。他建議60歲以上長者,應該先到醫院做第一次失智症評估,根據初診情形再做後續追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