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聯合報/陽光行動】

國內因高齡化對外籍看護需求大,卻因欠缺訓練,照護品質參差不齊。嘉義市一名看護移工幫癱瘓長輩洗澡,力道過大被罵;南部一名被照顧的阿嬤拿刀追外籍看護,事後才知阿嬤失智,凸顯語言、溝通等問題。今年起,看護移工入境雖要接受至少八小時訓練,但專家質疑欠缺配套,呼籲政府提升照護品質。

台灣萬人社福協會社工督導陳佩君說,不少移工人生首次出國就是來台當看護,和翻譯人員聊天時不斷流淚說「第一次有人用家鄉話跟我溝通,終於聽懂在說什麼。」協會人員還有次剛好遇上一名阿嬤涉拿刀追看護,才釐清阿嬤失智,且家屬先前也不知道。

嘉義市印尼通譯潘鳳英說,有名看護幫癱瘓長輩洗澡,力道過大挨罵,她到場用母語幫解釋「不是嫌棄你不對,是因病人狀況不一樣,力道要適中。」看護才理解正確做法;看護若誤會被挑剔,漸漸做事就不盡職。

萬人社福協會也說,長期臥床者需要翻身、管灌、拍痰、復健等協助,醫師或護理師教導後,回家不一定做得正確,曾有移工不會灌食,結果被照顧者滿肚子都是脹氣,造成身體不適。

勞動部今年起規定,初次入境或逾五年再次入境的看護工,必須接受三天兩夜、八小時以上的講習課程,內容包括聘雇相關法令、勞動權益、衛教、工作及生活適應等,但熟悉長照領域的人士認為,欠缺如何提升照顧品質的課程。

「照護品質低落,對看護、被照顧者、家屬,是三輸局面。」萬人社福協會秘書長鍾智慧說,移工由勞動部主管,但長照是衛福部負責,可能因此難串聯;移工進入家庭若連最基本的語言溝通都不行,如果家屬又未能積極介入,照顧品質可想而知,「大家都很痛苦」。

且勞動部統計,去年十一月在台移工數約七十二萬五千人,其中家庭看護工約廿萬一千人,約八成都是印尼籍,這些已在台的看護移工也有待提升照顧品質。

關注移工權益的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說,印尼政府有規定仲介要給予第一次出國者六百小時訓練,但很多移工來自偏鄉,師資缺乏,能學到什麼是很大問號。